欢迎访问个人小小散文,专业散文知识网站!
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个人小小散文> 随笔>>以貂蝉的爱情为主题写随笔

以貂蝉的爱情为主题写随笔

发布时间:2023-09-28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以貂蝉的爱情为主题写随笔

历史上的美丽女子我们都有所耳闻,以下就是来自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貂蝉的爱情为主题写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以貂蝉的爱情为主题写随笔【第一篇】:再说貂蝉

朦胧月色,一声叹息,导演重新让你盈盈步入腥风血雨的历史画卷;从此用你那如花似玉的女儿身,在那个群雄并起,逐鹿分割的时代,淋漓尽致地演绎了那场诡谲艳丽的连环计。

貂蝉——是你辜负了锦绣年华,才暗淡了刀光剑影;是你错过了豆蔻青春,才远去了鼓角争鸣;银屏啊!飞扬着你那鲜活的面容,岁月啊!带不走你那熟悉的姓名。

貂蝉——是你活过来了吗?你用那欲闭还舒的身姿,时隐时现地恣意伸展着、放纵着、鄙视着、后人无法理解接受的那种道德伦理,你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用你无言的美丽,周旋于人性善恶美丑的风口浪尖,舍身取义;担当生前事,不计身后凭。

那本名着,虚抅了你辛酸的身世,塑造了你悲伤的事迹;来不及怜香惜玉,却又一次在无意间惊扰了你——一个红尘女子隐秘的创伤。

也只好用电视剧中那首插曲来追忆你所留下的遗憾:

“说什么郿坞春深全不晓天意人心,受禅台反成了断头台;帝王梦何处寻。远离了富贵繁嚣地、告别了龙争虎斗门、辜负了锦绣年华、错过了豆蔻青春;为报答司徒大义深恩,拼舍这如花似玉身;从今后再不见儿的身影,也再不闻儿的声音;貂蝉已随着那清风去,化作了一片白云……”

以貂蝉的爱情为主题写随笔【第二篇】:闭月的美人貂蝉

黄巾起义后,东汉名存实亡,董卓一手遮天,残害忠良,引起了朝臣们的普遍不满,但他的义子吕布武功过人,是董卓的屏障,朝臣们都是敢怒不敢言,大司徒王允为此日夜忧心。一日他在自家园中踱步,愁眉不展,忽听有人在暗暗地叹息,过去一看,是歌妓貂蝉。王允问貂蝉为何哀叹,貂蝉说:我蒙司徒大人收留,未曾报恩,今见您日夜愁眉不展,我又无法为您分忧,所以叹息。

王允听她如此说,又仔细看了看她月下的绝俗容姿,计上心头。于是他把貂蝉叫进屋内,道出一番话来,吓得貂蝉久久不能成言,但为了报恩,她还是答应按照王允的计策行事。

第二天,王允将家藏明珠叫人做了一个金冠密送吕布,并把吕布请到家中盛情款待,吕布大喜。酒过三巡之后,貂蝉从内室缓缓走出,吕布两眼放光,大为失态。王允乘势说要把貂蝉嫁与吕布为妻,过两天送至府中,吕布欣喜万分。

又过了两天,早朝之后,王允请董卓到家中晚宴,董卓欣然应允。席间王允让府中的歌妓表演歌舞,领舞的就是貂蝉。董卓看得口水都快流到桌子上了。王允表示要把貂蝉献给董卓为侍女,董卓美滋滋地接受了,当晚就把貂蝉带回府中。当到吕布来王云这里接貂蝉时,王允哭诉说董卓将貂蝉抢走了。吕布急急忙忙地来到董卓这里,帘幕后的貂蝉对他以目传情,董卓看吕布盯着屏风后面,回头看见貂蝉在那里,气恼地说:“你敢戏我爱姬吗?”吕布怏怏回府。

没过几天,貂蝉将吕布引至凤仪亭,说自己对吕布想念不已,都是董卓强占了她,吕布气得咬牙切齿,正在此时董卓寻貂蝉到此,见吕布与貂蝉在一起,气地将吕布放在一边的方天化戟掷向他,被吕布打掉,二人的关系从此破裂。

王允也乘机把吕布接到家中,说是要为吕布报仇,二人一起计划如何刺杀董卓。

一日,轻车都尉李肃奉命到郿坞去见董卓。说是天子有诏,欲会文武大臣于未央殿,商议将帝位传给太师之事。董卓立即起程进京,在走进未央殿时,被埋伏在殿内的军士伏击,吕布一戟刺透董卓咽喉。董卓被刺之后,全家都受株连而死。

吕布找到貂蝉,带回家中,卒偿宿愿。但吕布最终因舍不得貂蝉,在下邳被曹操擒住杀死。关于貂蝉的下落众说纷纭,有人说她自刎而死,也有人说她被关羽所杀。

以貂蝉的爱情为主题写随笔【第三篇】:谁理解貂蝉的心思

生于两千多年前的美女貂蝉或许做梦都不会想到,她的生与死会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被人搬出来、在网上、书本里、戏剧中、还有电影电视等所有媒体中大放异彩,悠然间成了人们追逐的话题——是因为她长得实在太美了。事实上,有谁见过?哪怕是画像,东汉末年战乱不堪的背景下,恐怕没有一个闲情雅致的画家为一个歌女去画像。然而这个似乎改变历史的女人,叫我等后人一意孤行的去平衡自己心中那种感觉,任何一种的表现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所有的意图表现貂蝉,想借一个美丽的传说去表榜我们自己的爱与恨,情与仇的时候,没人叩问一下内心深处,道德是否还存在?这就是现代人常常借用古人说事的悲哀,也是我们坠落的一部分。

貂蝉的出生地在米脂叫艾好湾的村子。两千年前村子是什么模样?老人们说在檀合焉下边的土窑洞里住过一个美丽如画的女子,这女子出生后百花凋谢,全村人惊愕不已,以后流传的故事便充满玄机,年久日长便成了神话,民间的故事从来都是这样的,既充满了诡秘,同时也充满了诱惑,殊不知,这个没名没姓的女子俊美的在后来足以“羞月”接着把历史改写,天下从此无安宁之日,不知人类几千年来的说教,辛苦积攒起来的审视底线,在世事的千变万化中,显得无能为力时,罗贯中老先生也无法改变的自私自利来看,他别有用心地按排了一场邪恶的杀戮,借助邪恶,消灭貂蝉的肉体,让一个男人贪欲的世界变得平衡,她的精神肉体被摧残,所以美丽的貂蝉成了诠释蕴含着诡异,阴险和无情的庞大政治,一个弱女子肩上承担了一个社会的悲哀,因此,我们至今没有自省,最后之所以更坚持的所谓内心难解的纠结不停地臆想貂蝉在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象征意味,这便是貂蝉的哀伤,也是我们现代人的哀伤。

貂蝉生下来的时候,他的父母早早离去,那时,北方的战乱连年不断,狼烟四起,她的日子过得肯定不好,一个可怜的穷人家孩子,凭借着一副好嗓音唱着人世间的悲喜,不知是那位好心人发现了这样的人才,收容了她并教她弹琴习舞,有意思的是,貂蝉长到十六岁时在王充司徒家抚琴弹唱已经格外出色,但对于强势政治,她应该一无所知。我们没法研究貂蝉长大成人的种种踪迹,但肯定的是她的才华相当出众,对于她底气,王司徒应该明白,一个北方女子的刚韧与柔情,那种对爱情“死死活活再一搭”的表决,以及“只要认定的事就一条道走黑”的忠诚。多少年来让米脂的婆姨声名鹊起,四海皆望。貂蝉便成了米脂婆姨最早的化身,把她如同标杆一样竖立。只是,人们一定用直观的镜头切回那个时代,又用极为夸张、炫丽的描述,为当代人勾画出了一个举世无比的女人胚子。坦率地说,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无论貂蝉的故事本身还是后人们对她的解读,都是支离破碎的,美丽的形象迷惑了许多人的目光,内涵的善良与温柔,性格上的执着于纯净,从而使我们不断地误读了一个个女人。

貂蝉似乎做得十分成功,她的抱负,理想以及价值观,在哪个愚昧、坠落、野蛮的社会里是怎样去体现的,一个专制、残酷、暴戾的环境里,一个女子凭借美丽在权利阶层表现出如此胸怀大略,而且用细腻柔水的技法使男人们设局深陷泥潭,并于此前作为一个歌女或女佣,在那个社会里是多么微不足道的,然而她能揣摩出司徒大人的心思,而且以视死如归的勇气,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使自己置之于危险之中,但不慌不乱,沉着应付,直到撩拨的俩个男人神魂颠倒,拔剑相残,这样的胜利,恐怕谁也没想到作为诱饵的貂蝉在罗贯中笔下光彩照人。这个色技俱佳的女子以“万死不辞”去献身那个野蛮的暴力当中,由此让许多人激起了对貂蝉的好奇。美丽的形象从原本的一个文学描述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而道德、人性,甚至可以说貂蝉就是一个被人利用和玩弄的红尘女子,这种争风吃醋的情场上没有真爱,设局这场悲剧的王司徒和众多的官员,还不是为自己前程而对无辜女人的抛弃吗?这种哀怨,两千年后怎么突然会思索起这么一个小人物?她为了什么?爱?不是。芸芸众生?不是。壮丽的一举尽是为了几个玩弄阴谋的人,东汉以后群雄四起,一个腐败不堪的政权名存实亡,貂蝉呢?没了踪影。

从米脂城到艾好湾20多里路,不算远,康熙年米脂县志记载:“河西有貂蝉洞。”艾好湾就在无定河西,貂蝉洞是人们对美女貂蝉出生地的一个解读与想象。在这里,貂蝉是谁家女子或羞花闭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作为一个象征,表达了民间对俊美形象的一种向往和解读。两千年过去了,寻找貂蝉踪迹的时候,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都是好奇,没人仔细考证。那个奇特的山峁下,窄小的入门处,如一个碗口,没人进入里面,具说幽深莫测。站在貂蝉洞对面,立刻有翩翩浮想,山中间怪异的形状,这样隐蔽、神秘、清静,展现给现代人的是什么?姹紫嫣红,没有喧嚣,没有争斗,更没有杀戮。据说四周曾是茂盛的森林,洞口四周花木繁多,色彩缤纷,没人能叫出名字出来。崖畔上那一溜的酸枣树,是貂蝉最喜欢吃的果实,夏天成了一道绿色的围墙,秋天乃至冬天挂满枝梢的酸枣一片的火红。不过,眼前貂蝉洞四周的这种杂乱无章,叫人不免心存惆怅,那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女子,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怎么会在上流社会中被人毫不留情地剿灭了呢?

也许,我想得是中国的许多女性,那种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沧桑的岁月中早已湮没,有的甚至无声无息,根本没了踪影,历史将我们现代人活生生地剥离,或者是我们无意识中和历史切割。不过,说实在的,貂蝉的故居需要安静,需要现代人思考,促使我们在面对历史当中,无需把猎奇性和夸张性拿出来,填补人们心中无秩序的裂缝。

最俊美的,要我说,还是貂蝉。通往貂蝉洞的小径,全是刀割过的山崖,往日小溪潺潺,树木葱茏早已不见了。老人们说,那些树木千百年来已翻倒在地下,早就成了煤,隔一隅的龙镇在上个世纪车水马龙,红火冲天,就是往外挖煤,给整个米脂带来了无尽的温暖。貂蝉不曾想到,两千年后她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是否与这里的山、草木、鸟儿、花朵一样格外和谐,假如有一天绿树茂盛,泉水泛出,传说中的美丽精灵再次光临,那种世界,那样的亲切快乐,那样的让人念念不忘,貂蝉还会卷入那个没有希望的政治圈子里吗?

尽管现代人殚精竭虑地把貂蝉往前台推,貂蝉其实早已害怕了,还带有恐惧,世上的女子千般仪态,万种风情。在米脂,貂蝉就像一个梦,一个钳在我心坎上,那无数的精灵,真得没有那个地方出现过,于是,米脂的女人们,彼此辉映,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忘记了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一世最幸福的就是理解别人或被别人理解。我喜欢这句话,现在把多种的传说与影视、文字堆积在一起,貂蝉的心思,究竟谁理解过呢?

现在想起来,这女子呀,生死不仅仅让人们无法考证,她的存在应该是人性中善意相对的平衡,尽管她不堪一击。

我们在贪欲面前无能为力时,需要一个平衡的空间,要不,哪会有生活呢。

以貂蝉的爱情为主题写随笔【第四篇】:美女貂蝉的梦幻一生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女性形象中,最着名的应该就是貂蝉了。中国古代形容女子的容貌,最爱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八个字。而能够胜任这种夸赞的,便是传诵至今的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据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对应了四大美人的四个典故。沉鱼是西施浣纱,落雁是昭君出塞,羞花是贵妃醉酒,闭月则对应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

传说某天夜晚,貂蝉在府中的后花园里对月祈福。忽然,一片流云遮住了明月,就像是月亮躲进了云层。于是,大家纷纷说貂蝉的容貌足以能够闭月。这便是闭月传说的由来。

然而,貂蝉之所以成为三国第一美人,名列四大美人之首,并非是因为她的闭月之貌,而是她在“连环计”中的出色表现。

《三国演义》前八十回,描写的是东汉王朝在一场又一场浩劫中走向崩溃的过程,其第一场大的浩劫,就是董卓进京。西凉土霸王董卓自然不是善茬,他不但擅兴废立,奸淫宫女妃嫔,还杀害少帝和何太后,甚至对百姓随意屠戮,可称为毫无顾忌。这样一个魔王,当然激起天下公愤。于是,关东各路诸侯举兵会盟,讨伐董卓。可几番大战之后,关东诸侯最终陷入内讧纷争,董卓反而得以坐观天下大势,益发地肆无忌惮。他自称太师,出入都用天子的仪仗,分封他的兄弟子侄为高官显爵,连孩童都封为列侯。对百官则颐指气使,动辄以谋反罪名处死,朝中人人惊惧。

面对这种局面,司徒王允一直图谋除掉国贼董卓。但董卓义子吕布勇冠三军,不离左右护驾,如何下手?王允苦无良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一日夜晚,他到后园中垂泪叹息,却突然听到园中另有人在对月长叹。伸头一看,原来是美貌多才的歌伎貂蝉。王允问她在做什么?貂蝉回答,是因为见王允忧心国事,却又不敢发问,因而在后院叹息。并且补充一句,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万死不辞。王允一瞬间神灵附体,计上心来,敲着地板道:“想不到汉朝天下,却在你的手中!”他把貂蝉带到屋中,跪下给她叩头道:“董卓奸贼,凶恶无比,更有吕布助纣为虐。我看他俩都是好色之徒,准备用连环计,先把你许嫁吕布,再献给董卓,离间他们父子,使吕布杀董卓,重扶社稷,再立江山,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按照民间小说的提法,有三条计是很下作的,一是诈死计,二是苦肉计,三是美人计。可王允到这一步,也算走投无路了。对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儿来说,要行使这种计策,何等忍辱负重!而貂蝉却义无反顾地答应了。

接下来,《三国演义》用了整整一回,描写实施连环计(美人计)的过程。王允先请吕布到家饮酒,把貂蝉以“女儿”名义叫出来斟酒,并许给吕布为妾。吕布当然大喜。过了几天,王允又趁吕布不在,请董卓到家饮酒,把貂蝉以“歌伎”名义叫出来表演歌舞,并献给董卓,当场就带回相府去。

就此,好色的董卓和吕布堕入王允的圈套。吕布见貂蝉被“义父”霸占,怒火中烧,只以为这是董卓的禽兽之行;董卓见吕布一瞅空就和貂蝉眉来眼去,也是极为不满。王允在吕布一侧,自然是煽风点火,添油加醋;而貂蝉在董卓府中,也是尽情表演:

……貂蝉起于窗下梳头,忽见窗外池中照一人影,极长大,头戴束发冠;偷眼视之,正是吕布。貂蝉故蹙双眉,做忧愁不乐之态,复以香罗频拭眼泪。

……卓偶染小疾,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卓心意喜。吕布入内问安,正值卓睡。貂蝉于床后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挥泪不止。布心如碎。卓朦胧双目,见布注视床后,目不转睛;回身一看,见貂蝉立于床后。卓大怒,叱布曰:“汝敢戏吾爱姬耶!”唤左右逐出,今后不许入堂。吕布怒恨而归。

这种表演在“凤仪亭”达到高潮。吕布趁董卓不在,偷入相府后堂,貂蝉则约他在后园凤仪亭边等候。过了一会儿,貂蝉娉婷出来,哭着对吕布说:

“我虽非王司徒亲女,然待之如已出。自见将军,许侍箕帚。妾已生平愿足。谁想太师起不良之心,将妾淫污,妾恨不即死;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今幸得见,妾愿毕矣!此身已污,不得复事英雄;愿死于君前,以明妾志!”言讫,手攀曲栏,望荷花池便跳。吕布慌忙抱住,泣曰:“我知汝心久矣!只恨不能共语!”貂蝉手扯布曰:“妾今生不能与君为妻,愿相期于来世。”布曰:“我今生不能以汝为妻,非英雄也!”蝉曰:“妾度日如年,愿君怜而救之。”布曰:“我今偷空而来,恐老贼见疑,必当速去。”蝉牵其衣曰:“君如此惧怕老贼,妾身无见天日之期矣!”布立住曰:“容我徐图良策。”语罢,提戟欲去。貂蝉曰:“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灌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想反受他之制乎!”言讫,泪下如雨。

好一番楚楚动人的哭诉,不怕吕布不中招!等到一会儿董卓回府,望见吕布,勃然大怒,拿起画戟去刺杀吕布,吕布飞奔而逃。这时候,貂蝉又换了一副面容:

卓入后堂,唤貂蝉问曰:“汝何与吕布私通耶?”蝉泣曰:“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妾方惊避,布曰:‘我乃太师之子,何必相避?’提戟赶妾至凤仪亭。妾见其心不良,恐为所逼,欲投荷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之间,得太师来,救了性命。”董卓曰:“我今将汝赐与吕布,何如?”貂蝉大惊,哭曰:“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遂掣壁间宝剑欲自刎。卓慌夺剑拥抱曰:“吾戏汝!”貂蝉倒于卓怀,掩面大哭曰:“此必李儒之计也!儒与布交厚,故设此计;却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当生噬其肉!”卓曰:“吾安忍舍汝耶?”

蝉曰:“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必被吕布所害。”卓曰:“吾明日和你归郿坞去,同受快乐,慎勿忧疑。”蝉方收泪拜谢。

在这里,貂蝉充分发扬了美女的特权,撒娇邀宠,寻死觅活,把董卓、吕布父子玩得团团转。而且她举一反三,走一步,看两步,预先把董卓的主要谋士李儒的补救之策也封堵了。难怪李儒得知董卓的态度之后,仰天长叹:“我等都要死在妇人手里了!”

此后的发展再无悬念,在貂蝉的哭诉下,董卓没有听从李儒“把貂蝉赐给吕布”的建议,反而带着貂蝉回到自己的城堡郿坞。担心永世不能再和貂蝉相见的吕布,在王允的激将法之下,终于暴走,与王允协力,杀死了董卓。

除掉大魔王,这是当年的头等大喜事。满朝文武和长安百姓都欢喜得发了疯。而吕布二话不说,先冲进郿坞把貂蝉抢到,从此英雄美人相伴,心满意足。十几路诸侯出兵都奈何不得的董卓,就这样被轻轻松松地杀掉了。《三国演义》有诗赞道: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平心而论,《三国演义》这里赞的是王允。然而,王允这位总策划设下的这一连环计,其实风险、破绽很多。一女许二夫的勾当,就算在日常百姓那里,也不是那么容易蒙混的,更何况他是要离间义父、义子?不客气地说,如果董卓和吕布之间的沟通稍微顺畅一点的话,王司徒这计策只怕迟早会落空。

真正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其实是貂蝉。

是她的媚态万千,让吕布、董卓一见便为之神魂颠倒。然而,对好色之徒而言,单纯美丽的女人终究是玩物。所以,李儒有劝董卓将貂蝉赐给吕布的建议。而一旦董卓真的做出这和解的一步,吕布感恩戴德之余,李貂蝉之所以成为三国第一美人,名列四大美人之首,并非是因为她的闭月之貌,而是她在“连环计”中的出色的表现。

儒必然要询问,到底吕将军您怎么知道貂蝉的呢?两下三堂对质,王允把戏必然被揭穿,别说杀董卓了,只怕自己身家性命都难保。

所以,貂蝉要做的,不仅仅是用美色迷惑董卓、勾引吕布。离间计之离间,除了让对方内部产生利益纷争(对美色)之外,还必须阻隔对方的有效信息沟通。《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在董卓面前是一张被调戏受委屈的脸,在吕布面前是一张被霸占遭摧残的脸,这两张脸高频率地反复调换,也就让董卓吕布两者,对于另一方在貂蝉问题上,抱有了先天的敌对和难以启齿。于是,离间计最终得以成功。死到临头的董卓也不知道貂蝉被王允许了吕布,还以为吕布就是贪图美色。同理,杀死董卓之后,吕布也还是不知道,貂蝉不是被董卓霸占,而是自己投怀送抱的。

可想而知,身在虎狼穴的貂蝉,面对着杀人不眨眼的魔君董卓和枭将吕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多么不易。也难怪有人称貂蝉为“女中丈夫”,并认为她的表现,比起关东那些虎头蛇尾的诸侯,实在胜了不知多少倍。

站在汉室的角度,貂蝉为国为民,舍身立功,而且忍辱负重,这比单纯的拼命一死更为难得。可笑的是,如此一位英雄女儿,若站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角度,依然可以被冠以“红颜祸水”的污蔑。因为董卓和吕布父子,就是因为贪恋美色才丧失理智自相残杀的。所以,若追问国贼董卓身死的教训,貂蝉又给记上了一笔。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虽然没有明确地从这方面说,但在日后吕布白门楼身死时,却又让貂蝉再次扮演了“祸水”的角色。那时,吕布被曹操围困在下邳城。谋士陈宫提出一计,由陈宫和大将高顺守城,而吕布率领骑兵出城扎营威胁曹操的粮道。这个计策正是曹操害怕的。然而,这时貂蝉跳出来,开始和吕布的老婆严氏一起拖后腿了:

严氏曰:“君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倘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之妻乎?”布踌躇未决,三日不出。宫入见曰:“操军四面围城,若不早出,必受其困。”……布然其言,复入内对严氏说知此事。严氏泣曰:“将军若出,陈宫、高顺安能坚守城池?倘有差失,悔无及矣!……”言罢痛哭。布闻言愁闷不决,入告貂蝉。貂蝉曰:“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布曰:“汝无忧虑。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近我!”乃出谓陈宫曰:“操军粮至者,诈也。操多诡计,吾未敢动。”宫出,叹曰:“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布于是终日不出,只同严氏、貂蝉饮酒解闷。

吕布被杀,却没有交代貂蝉的下落。民间艺人们就此又开始演绎了。既然在下邳城中,貂蝉已经坐实了红颜祸水的名头,那么,按照民间文艺作品中简单粗暴的套路,也就不妨一刀两断之。这执刀之人为谁呢?当然非千秋凛然、忠义两全的伏魔大帝关云长莫属了。

早在《三国演义》之前,元代杂剧《关大王月下斩貂蝉》,便已成为热门剧目。其剧本已经失传,但从相关的评书评话里寻找线索,无非是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以图迷惑关羽的斗志,或者离间桃园三兄弟的情分。关羽大义凛然,不为美色所动,青龙刀下,妖女断头。在这剧目(以及相关民间故事)中,关羽当然是绝对的正面角色。而貂蝉,这个曾经在董卓相府,用自己清白之躯为汉朝除去暴虐国贼的佳人,却成为妖艳与蛊惑的象征,以至于竟然要用死亡来对她进行惩罚!

当然,这故事也是有若干版本的。比如,在一个更加传奇的故事里,关羽举起刀来,正要斩貂蝉,却看貂蝉楚楚动人的俏模样,实在不忍下手,青龙刀当啷坠地。谁知那刀落地时,刀刃恰好砍在貂蝉的影子上。青龙刀乃是杀妖除魔的神器,而貂蝉又是娇滴滴弱不禁风。于是,刀刃斩影子,貂蝉的头颅竟也飞落。这里面,关羽相对有血有肉了些,貂蝉的妖异却更突出了。当今出版的《三国演义辞典》里收入的《关羽斩貂蝉》,则是不喜美色的关羽见刘备、张飞都对貂蝉动心,担心为这女人伤了兄弟和气,决定除去貂蝉。文中写道:貂蝉见关公提刀走来,吓得浑身哆嗦,样子像雨中牡丹、风中杨柳,更让人怜爱。关羽简直没有勇气看下去,他紧闭双目,青龙偃月刀不由得从手中失落。那大刀倒下,恰好砍在貂蝉身上。一代美人貂蝉,就这样被关羽杀了。

这是青龙刀斩美人影的稍稍变种,据说也显得关公更加形象丰满。然而,归根结底,还是美女妖孽,杀了干净!

男人把自己把持不住的责任往女人头上推,这数千年来的传统,果然非一朝一夕就能打破的。

视貂蝉为祸水的论调固然在民间大行其道,但也有敢于为弱女子出头的其他版本。比如,另一则民间传说《关公义释貂蝉》,便与“斩貂蝉”反其道而行之。这里的关公,才是真正深明大义,不滥杀无辜。张国良先生的评话《三国》里,貂蝉被曹操送给关公后,关公不是“斩”貂蝉,而是“赞”貂蝉,赞其在朝中离间董卓、吕布,为汉室立功。只是可惜此后沦落曹操手中,难以善终。貂蝉闻关公之赞后,再无遗憾,遂悬梁自尽。张先生的《三国》总是试图在传统段子的“糟粕”与现代道德观念中间折中,这也算是一个不太圆润的尝试吧。

至于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诛杀董卓后论功封赐,吕布被封王出镇幽燕地,貂蝉作为吕布之妻,随夫荣贵,这是对历史掐头去尾的结果。还有传说,貂蝉被关公释放之后,辗转到荆州,嫁给了勇猛谦逊而又持重的大将赵云,成就一段英雄美女的佳话。这当然是最为美妙的一种幻想。

上述这些结局都基于“貂蝉后来嫁给吕布”这一《三国演义》持有的标准剧情。貂蝉与吕布,一位是女中翘楚,一位是天下猛将,可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而之后,吕布数年的征战三国史,也就是匹夫之勇四处碰壁的《衰人志》。貂蝉伴随着他,意气风发是没有的,更多只是看着他背信弃义,或者仓皇奔走。

在张纪中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连环计成功后,貂蝉立刻轻身退隐。一曲《貂蝉已随清风去》,唱出乱世前夕的豁达,而非对世尘的贪恋。对貂蝉来说,这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在四大美人中,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都是史册有载的历史人物。而貂蝉最特别的一点,就在于她只是一个虚构人物。她在艺术作品中的出现,是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史料基础上大胆演绎,从而独立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在历史上,仅仅记载有吕布与董卓的婢女私通,担心被董卓发现,所以心怀忐忑。王允趁机对吕布利诱,煽动他杀了董卓。而数百年来的民间艺术家,就是从这短短的一句记载里,一步一步,竟然组合出一位惊天动地的奇女子来。

“貂蝉”这名,指的本是皇帝近侍贵人帽子“貂蝉冠”,引申为尊贵的权位。

关于貂蝉的出身,有野史这样交代:其人本姓霍,无名,今山西忻州人。自幼人才出众聪敏过人,因而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

《三国演义》里面基本沿用了这一段,但并没有说貂蝉的姓。

然而,在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里,貂蝉是这样自述身世的:

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做貂蝉。灵帝将您孩儿赐与丁建阳,当日吕布为丁建阳养子,丁建阳却将您孩儿配与吕布为妻。后来黄巾贼作乱,俺夫妻二人阵上失散,不知吕布去向。您孩儿幸得落在老爷府中,如亲女一般看待,真个重生再养之恩,无能图报。昨日与奶奶在看街楼上,见一行步从摆着头踏过来,那赤兔马上可正是吕布。

这里不但告知“貂蝉”这个称呼的由来(掌管貂蝉冠),还提出貂蝉的名字“任红昌”,这也是现在网络上流传的貂蝉标准名字之一。

在《全相平话三国志》里,貂蝉则是这样说的:

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因此烧香。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元杂剧还是平话里,貂蝉原本就是吕布的妻子,而王允把她献给董卓,这就真是彻头彻尾在败坏人伦了。王允使这计策,固然缺德。貂蝉与吕布身为夫妇,竟然也甘心为了激怒老公杀国贼,把自己的贞洁败坏,怎么看怎么变味,也在民间败坏了貂蝉的形象。元杂剧后面那些斩貂蝉之类的戏份,大约也和这分不开吧。

以貂蝉的爱情为主题写随笔【第五篇】:貂蝉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为汉末三国纷争中重要人物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产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村中传闻,早在貂蝉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开花了,至今桃杏树依然难以成活,是说貂蝉有羞花之貌的缘故。村中原有过街牌楼、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蝉戏台和貂蝉墓。时过境迁,这些建筑都成了废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为平地。遗址中常有古代砖、石构件、铜币、陶瓷残件出土,据说都与貂蝉有关。

随笔
笑话
散文
美文
励志
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