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个人小小散文,专业散文知识网站!
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个人小小散文> 哲理>>批做事不利还甩锅,自利归因误人误己,育儿教育中让孩子正确归因

批做事不利还甩锅,自利归因误人误己,育儿教育中让孩子正确归因

发布时间:2023-08-17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批做事不利还甩锅,自利归因误人误己,育儿教育中让孩子正确归因 01、关于甩锅事件 时间进入到2020年3月下半旬,随着全中国人民的努力,国内的疫情情况已经得到大幅度好转,在这

批做事不利还甩锅,自利归因误人误己,育儿教育中让孩子正确归因

01、关于甩锅事件

时间进入到2020年3月下半旬,随着全中国人民的努力,国内的疫情情况已经得到大幅度好转,在这里感谢疫情中付出的所有人,是你们的努力,让我们离胜利越来越近!

但是反观国外,疫情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批做事不利还甩锅,自利归因误人误己,育儿教育中让孩子正确归因

面对全人类共同的灾难,有些人不但不反思自己抗疫措施的不足,不向我国“取经”,反而不作为,让人民处在水深火热当中!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完全浪费了我方为全世界赢得的宝贵时间”

02、关于“归因”

1、什么是归因?

归因就是指我们对已发生事情的结果进行原因归纳,无论是面对成功或是失败,正确的归因能让我们发现通往成功的钥匙,就像孩子考试,如果取得高分,家长却归因与考卷太简单,无视孩子的努力,会让孩子受到委屈。反过来说,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却归因于试卷太难,可能会让孩子尝试侥幸心理,不去吸收教训。

【常见育儿场景】:最近,新闻里频频发生有孩子由于沉迷游戏,往里面充值里成千上万的钱,这些钱可能是父母辛辛苦苦好几年年省吃俭用所得的收入,当新闻报出来以后,我们往往看到父母对着镜头哭诉游戏害了孩子,也害了他们一家。可是发生这种事情,归因时,游戏厂家是完全过错方吗?父母就毫无过错吗?不禁要问:“孩子玩手机的时候,父母在哪?”多点陪伴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扣钱了

2、错误的“自利归因”,误人害己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自利归因”,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通常会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面对失败、过错,则会归结于外部因素。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某国会有“甩锅”行为的发生

借用耿爽的话说:这种企图诋毁他人,转嫁责任,寻找替罪羊的行为,既不道德,也不负责!

【常见育儿场景】:

电梯里,有很多人共乘一部电梯,突然有个小孩,为了好玩,把每一个按钮都按了一个遍,看着电梯门开开关关开心极了,

有一个乘客,由于有急事,就开始指责孩子:“谁家的孩子?能不能不要乱动电梯?”

孩子的妈妈一看自家的孩子被人吼,直接回应过去:“干嘛凶我家孩子?他还小,什么都不懂!”

孩子还小?就是孩子放错的原因吗?错误的归因,让孩子分不清对错,毫无是非观念,这样纵容下的孩子,父母不加以管教,早晚有一天会被社会管教的!

电梯里常见的熊孩子

3、归因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提出的“三维六要素理论”对归因有详细阐述。韦纳认为,每一个行为的结果,无论成败都可以归结为六个要素:

能力:自己的能力能否完成这个事项;

努力:是否已尽力而为;

任务难度:事项的难度系数;

运气: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态:完成过程中是否受到身心条件的影响;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影响。

六个要素又可以通过三个维度来进行分类:

1、内外在因素:其中能力、努力及身心状态属于内在因素,其余属于外在因素。

2、稳定性:其中能力与任务难度是稳定性因素。其余属于不稳定因素。

3、可控性:即是否可由个人意愿加以改变,只有努力是自身可控的。

批做事不利还甩锅,自利归因误人误己,育儿教育中让孩子正确归因

“三维六要素”理论

03、育儿中的归因偏差

【常见育儿场景】:

有一个奶奶带小孩,小孩刚学会走路,摇摇晃晃,奶奶在后面跟着。突然孩子绊倒一个大石头,疼得大声地哭了起来。

这时很多奶奶的一个做法就是,冲上去,对石头一顿踢,然后振振有词地说道:“石头不乖,绊倒宝宝了,踢你!宝宝乖,不哭,看奶奶已经帮你踢石头了,不哭!”

真是石头的错吗?其实这个事件的三个主体:奶奶、孩子和石头,严格来说唯一没错的就是石头,奶奶没看好孩子,导致孩子撞到石头,但是最主要的错误是在孩子身上,孩子看到石头没有躲过去。当是,奶奶为了让孩子不哭,进行了错误的归因,把错都归咎于一个不会说话的石头,看似都照顾了孩子的感受,实际上对孩子反而产生了错误的影响,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没办法吸取经验,下次看到时候不会想办法避开。

归因偏差很多时候是我们潜意识的行为,有时偏差发生时我们都毫无感觉。人们在对事情进行归因的时候,为什么会潜意识的进行偏差化处理:

1、基本归因偏差效应:就是我们在对别人进行归因时,容易倾向于把行为归结为内在因素,而无视环境影响。

【常见育儿场景】:

孩子不小心把瓶子撞倒在地,我们往往第一时间就指责孩子不小心,而却没反省这个瓶子是不是不该放在容易掉落的地方?

2、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看自己和看别人,归因不同。及时是同一个事情,但是我们容易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身的努力,而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于运气。

【常见育儿场景】:

父母和孩子所处的位置不同,当要对孩子的某个行为进行批判时,父母处在观察者的地位,孩子是事件的行动者。

孩子心智还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父母言语的影响,改变自身的看法,当孩子通过努力实现成功,父母没有对孩子的努力给予鼓励,只是归因为外界环境的帮助,会让孩子对自身的努力产生怀疑,并失去进取的动力。

不同归因对结果的影响

3、自我服务偏差效应:人们会把自身失败归因为外在因素,而把自身的成功归因为内在因素。“甩锅”事件的归因,也是属于自我服务偏差的一种,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

【常见育儿场景】:

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在台上钢琴弹得很棒,还获奖了,通常会认为是这家孩子的父母很有钱,为这个孩子请了好老师,给他买了好钢琴,他家的孩子自然容易成功。而如果是自家的孩子在上面表演的时候,父母如果和别人炫耀,一般都会说,我家孩子多么努力练琴,才获得成功。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如果家长着眼于自身和优秀孩子家长比较时,有点父母就会把培养出优异孩子归因于别人家的孩子听话,而忽略别人家孩子父母每天都要抽出2个小时以上时间,陪孩子练琴,陪孩子玩耍、学习!看不到别人家父母的付出,无视自身每天下班后,即使有空也是刷视频,玩游戏,孩子不优秀,怪谁?

批做事不利还甩锅,自利归因误人误己,育儿教育中让孩子正确归因

什么原因促成女孩的优秀?自身的努力还是父母的教育?

04、育儿中如何正确归因:

1、多维度归因:正确的归因,是要在不伤害孩子的身心的情况下,让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上面我们提到了,关于事件的结果,是由多要素,多维度构成的,所以归因时,千万不可片面的分析问题。要学会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站在父母的立场,也许都会觉得自家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是每个人都有闪光和不足,分析原因时,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发光点和缺点,让孩子学会扬长避短,保持孩子的积极性。

【常见育儿场景】:今天,孩子画了一幅很漂亮的画,色彩鲜明,惟妙惟肖,可以说是一幅非常成功的画作。

孩子拿着画,很高兴地跑过来问妈妈:“妈妈,我画得好看吗?”

妈妈该怎么回答?你可以摸摸孩子的头,说:“宝贝画的真漂亮,这只小狗狗都被画活了,像真的一样!”

孩子得到妈妈的肯定,心里无比开心!

这时,妈妈记得多维度的来“归因”:“妈妈知道你今天很认真的画画,所以才这么好看的对不对?真棒!”

孩子听了妈妈的表扬,越发开心了。

“但是画狗狗比较简单,你要继续努力,我们下次画老虎好不好?”

孩子在得到鼓励的同时,获取到另一个要素:任务难度,这次成功是由于“我努力了”和“画比较简单”。即满足了孩子的自足感,又不会自满!

多维度归因,让孩子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

2、因材归因: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腼腼腆腆,性格内向。

乐观的孩子,容易往积极的方向归因,把失败归于偶然、归于外界的不稳定因素

悲观的孩子,则容易把失敗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及性格不足等难以改变的因素。

所以,针对每种性格的孩子,每种归因模式造成不同的结果。

【常见育儿场景】:面对孩子取得好成绩或者是孩子考试失败时,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该如何正确归因,一张图献给大家:

批做事不利还甩锅,自利归因误人误己,育儿教育中让孩子正确归因

参考资料: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归因理论

随笔
笑话
散文
美文
励志
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