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觉高人一等?自卑心的错位心理补偿,教孩子如何超越自卑! 1、疫情期间百态人生 这场疫情,已有人将之形容为灾难,但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胜利在望。 反观国外,疫情有愈
自我感觉高人一等?自卑心的错位心理补偿,教孩子如何超越自卑!
1、疫情期间百态人生
这场疫情,已有人将之形容为灾难,但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胜利在望。
反观国外,疫情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有的地方甚至举国“禁封”,还有的地方居然选择“群体免疫”的消极策略,遭到群众及多名科学家反对。
而有些人在疫情期间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唾弃不已!
无论是:“我就要跑步,救命,骚扰!”的澳籍华裔返京女,
还是:“我们从欧洲回来的就这待遇?”的华侨
亦或是:“我已经三天没喝水了,我只喝矿泉水”的女子
都让我们看清了有些“高人一等”的面貌!
澳籍跑步女
2、“高人一等”的心理学探究
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分支,叫做“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提出:人类行为,会受社会环境所影响。要剖析这些回来人员的内心,要先了解他们在外面所处的环境。
由此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在外面受了不平等的待遇。而为了在外面更好的生存下去,有些人员就学会了点头哈腰,阿谀奉承!我们常说:“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其内心就越缺少什么!”这句话也在这部分人身上得到印证,他们在外面看似鲜光的生活背后,其实是通过无数次的低头,卑躬屈膝换来的!他们无力抗拒那种外界给予的压力,放弃了自尊、自信,每天都处在自己构建的“自卑情结”中,自卑已经成为一个枷锁,牢牢地困住了他们。
自我感觉高人一等?自卑心的错位心理补偿,教孩子如何超越自卑!
被自卑掩埋的人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曾对自卑的人做出过深入的剖析。自卑情结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应激状态、心理逃避和对虚构的优越感的代偿性驱动力。
我们来看看极端自卑的人会有什么表现?
1、自大。自卑的人对自己是不自信的,他们如果无法从自卑里超脱出去,就会通过自我麻痹来填补心里的空缺,在外就表现为狂妄自大,用以弥补创伤。
2、爱炫耀。生活里很容易看到这一类人,比如有些人特别喜欢朋友圈炫耀,如果有深入了解这类人的过往,就会发现:
爱炫耀财富的人,童年通常经历过贫穷。
爱炫耀职位的人,曾经身份卑微过。
爱炫耀另一半的人,通常在感情上受到过伤害。
大金链小金表,爱炫耀的暴发户
渴望通过别人的羡慕,来获得满足感,以期得到别人的认同,得到“自我”的解放。
有没有很眼熟,那些回来的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种种行为,是不是非常契合“自卑”的表现?
当一个人弯低了身子,才换取了外面的生存权,回来一看,大家居然发展的那么好?居然都生活富足?凭什么我天天低声下气,你们阳光幸福?于是他就用高人一等的姿态来掩饰自卑。
有些人会说:“可是那些回来并表现出“高人一等”的人,好像事业上还很成功,收入也不低?”
《自卑与超越》里写道自卑具有补偿作用,当那些在外面处在每天向同事、领导卑躬屈膝的生活状态下,为了对这种生活状态进行心理补偿,他们就会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然后自言自语道:“我这是为了更加成功,才低声下气地!”努力工作并没有错误,这是自卑的正补偿,但是当他们表现出自高自大时,他们是不会承认自己的自卑心理的,更不会承认他们已经被自卑击垮的!
自我感觉高人一等?自卑心的错位心理补偿,教孩子如何超越自卑!
3、对育儿心理教育的启示
现在仍有很多人把小孩子送到外面学习,这种出去学习的行为并无问题,兼容并蓄,取长补短,也是我们教育所倡导的。
但如何避免孩子成为一个“豌豆公主”,这就是父母需要在孩子从小到大的育儿心理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自卑与超越》指出,自卑是与生俱来,当我们还是婴童时,我们渴求父母的保护,从那时起,自卑就开始伴随着我们成长,既然自卑无法避免,那要如何才能战胜自卑?这正是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习的。
我们先来看看《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德勒的一生,这个位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就,他的小时候,是一个让人都找不到理由不自卑的经历。
阿德勒在家中排老二,长相又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四岁才会走路;又患有佝偻病,还被汽车轧伤过两次。5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差点没熬过去。
如此一生,阿德勒是如何战胜自卑,取得成功的?值得我们借鉴!
1、培养孩子自信心
自信心能促使孩子奋发向上,会给孩子一种积极的正提示,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但丁在《名人名言》里写道:“能够使我漂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当孩子遇到歧视时,自信能让孩子保持本心,不被歧视引出自卑心,自信让孩子内心强大,不被击溃。
自信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2、自强不息
只要自身强大了,那些不公、那些歧视、那些流言蜚语,自然会不攻自破。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她就是张伟丽,本届格斗UFC冠军,她用实力,用拳头,来击溃外人的出言不逊,用自己的强大,来堵住他们的嘴。另外要说的是,在国外疫情爆发期,张伟丽选择留在国外,只为了不给祖国添堵,彰显了她的爱国心!
自我感觉高人一等?自卑心的错位心理补偿,教孩子如何超越自卑!
养而不教是父母的失责,父母们再提供优厚的物质支撑孩子进行更广的知识面学习时,一定不要忘了对孩子进行育儿心理教育,
培养出知识不高的孩子,他可能会成为平凡的人;
培养出心理歪曲的孩子,他可能会成为国家的罪人!!!
孩子们,如果你们真的受到不公,无法忍受,千万不要卑恭屈节,失了本心!
回家吧,我们一起携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挺起脊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